看到板友在討論西瓜綿(西瓜棉 台語發音應近似於:西歸迷),
讓我想到去年夏天和客家老爸討論奶奶家以前種的醃瓜仔
我知道那個醃瓜仔和大黃瓜是不同的,卻又找不出它的中文名稱,
看到大家討論西瓜綿,感覺是近似的東西,卻又不完全一樣?


於是查到網頁,才知道奶奶家的那種醃瓜仔正名是越瓜


印象中,奶奶種的醃瓜仔常被拿來當作水果來食用,
就是不配飯,弄來閒閒沒事吃的,哈~
通常是炎夏的午後,削幾條切片,抓鹽去澀味,再灑赤砂糖,
約略拌一拌就開始吃起來,吃起來總是刷刷作聲,非常豪邁。
我們沒有習慣加大蒜或薑絲,不像涼拌菜,奶奶的醃瓜仔香甜可口如水果一般。


奶奶家的新鮮醃瓜仔除了當水果食用外,並不會拿來煮湯,煮湯都還是用大黃瓜;
只有醃漬的醃瓜脯才會拿來煮湯,一鍋瘦肉湯裡,飄著幾片漬過的醃瓜仔,
幾乎就不必調味了,至少在奶奶染上味素依賴症之前是如此的。
醃瓜脯有時也拿來煮魚湯及非常下飯的醃瓜仔五花肉;
但奶奶怕魚腥味,很少煮魚湯。(幼時跟著奶奶一段時間,怪不得我也不偏愛魚湯。)


老爸去年雖然沒有答覆醃瓜仔的中文名稱,(現在查到是:越瓜)
但有談到怎麼醃漬醃瓜脯,幫我補足小時候沒記清楚的部分:
成熟的越瓜摘取後,沖水洗淨,對剖去瓜瓤不削皮,灑鹽抓勻並日曬脫水,
晚上收回後加壓,隔日再曬(作法與製蘿蔔乾很像嘛~),反覆幾日,
收缸醃漬時有至少兩種方式,一個是乾醃,一個是濕漬。


乾醃是將越瓜內側抹上赤砂糖及少許鹽,然後將瓜片摺捲起來,
排疊入缸,其間也要灑鹽,並且一定要壓實,最上層要倒米酒才封缸。
通常夏天做,冬天才取來吃,而且陳年的風味越佳。


濕漬的是用現成買來的黃豆醬或米醬泡漬,瓜片會切小段或片狀,熟成較快。
約一個月就可以吃,兩三個月後,風味更佳。濕漬的好像沒有陳年的留下來?


有一次我爸的同事種水果~香瓜,遇颱風只好提前收成,瓜都還沒熟呢!
於是我爸教同事做醃瓜,據說風味也很不錯,吃過的都說好~
可是只有傳言,我爸沒實際吃到,因為他同事做好後,被親友要光光了,
居然沒有留一點給我爸,真是太沒道義了,哈哈~


 


以下引述縮址:http://0rz.tw/5a3Ti


越瓜別名菜瓜、生瓜、菴瓜、醃瓜、醃菴瓜、醃越瓜、甕瓜仔、甜瓜、羊角瓜、稍瓜。
因瓜皮白色又稱「白瓜」,青皮種又稱「青瓜」,可生吃又稱「生瓜」,有些品種具
香甜味,又稱「百香胡瓜」。
臺灣栽培越瓜極為普遍,是夏季重要果菜之一,主要品種計有白皮種、青皮種
、花皮種(金線種)、香瓜。


一年生葫蘆科蔓性攀緣草本植物。原產熱帶亞洲及中國,歷史相當悠久,
台灣早期先民自大陸引進栽培。4-11月有生產,盛產期為6月到11月。


越瓜(醃瓜仔)在烹調上用途極廣泛,可煮食或炒食,亦可做成可口的涼拌菜;
作法與黃瓜類相似,切成薄片,用食鹽搓揉 1-2 分鐘,生出水後放置浸漬10分鐘,
撈出,配入醬油、糖、大蒜或薑絲,即是醒胃的可口小菜。
用越瓜醃漬醬菜是本省鄉下的傳統菜餚,甘醇美味,下飯伴粥均極可口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vysky 的頭像
    ivysky

    ivysky 迷路

    ivy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