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酸菜(台語叫鹹菜,但確實是酸的)
大陸的東北酸菜是大白菜醃的;國外也有用高麗菜醃的,例如德國酸菜;
而台灣的酸菜,則是用芥菜醃製而成。
十字花科的芥菜有很多品種,有的葉大莖小,有的葉小莖大,巨大的肥莖有駝背菜之稱,
有的清甜可口,有的苦得教人吃不消。
不管是哪一種芥菜,我們家做酸菜選用的芥菜都是:吃不完的芥菜。
因為爸爸有種菜的嗜好,而且我們有很多農家朋友,
入冬以後,自家收成的和農友送的芥菜,經常多到吃不完,
勤儉持家的媽媽,由外婆傳承下來的醃製功夫,就在這時派上用場。
醃製酸菜的方法:
芥菜先曬個半天一天(中部地區的氣候),讓它軟化略萎縮,
然後加鹽搓揉,搓揉的動作有一點像在洗衣服那樣,
(菜直放著,抓著菜的一端,反摺,壓著向前推;或菜橫放,把菜當成撖麵棍,前後壓著搓動)
得把芥菜都搓透了,才能去掉苦汁澀味。
鹽量的參考:芥菜原重:鹽=16:1 (僅供參考,媽媽全憑經驗抓取鹽量,沒一個準兒)
然後就把搓揉後的芥菜放入容器,我家有醃醬菜的寬口中型陶缸,
把芥菜疊入缸內,上面壓石頭或不受鹽侵蝕的重物。
媽媽剛開始做酸菜時,沒有大石頭可以壓菜,就拿個舊陶鍋,裡面放重物拿來壓菜;
後來陸續撿回幾顆大石頭,洗淨了留著,做酸菜或雪裡紅就可以請出來鎮壓一番。
壓石頭的作用是要把菜裡的水份壓出,
頭一兩天可能水量不足以把所有菜都淹蓋過,
因此每天都要把菜上下層翻動,務使所有的菜都能沾到鹽水,
接下來因鹽份會使菜出汁,加上石頭的壓力,所有的菜就都會浸在鹽水菜汁裡了;
所以等到菜都能沒入浸汁裡,就不必再翻動它們了,接著就用封缸靜候。
如果是莖小葉大的芥菜,第三、四天菜汁還出得太少,不足以淹浸所有的芥菜,
那就要補充鹽水,比例是一碗水對一大匙鹽,
(一樣是參考值,媽媽說鹽多就酸得慢,鹽少就酸得快,但鹽份太少有可能會失敗)
把鹽水煮開了放冷才倒入,並翻動芥菜使其沾勻。
大約三週的時間,芥菜會自然醱酵出酸味而成了美味可口的酸菜,可以取出食用了。
酸菜醃好熟成後,取出來擠水,裝在袋子裡,入冰箱冷藏可以保存很久,
我們家的酸菜大約都在一個月後取出冰藏,如果沒冰起來,會越來越酸。
再次提醒:酸菜醃製4~10天即有酸味,但千萬別急著取食,
因為此期間的酸菜含高量的亞硝酸鹽,不利於健康,大量進食甚至可能中毒;
有一次奶奶急著想吃酸菜,就要求媽媽開缸取用不到十天的酸菜,
媽媽說自己的母親(外婆)交待過要等二十天以後才行,奶奶起了老人番,怎麼都說不通,
買市售的酸菜代用也不行,婆媳關係一向良好的她們,居然為了酸菜而險些鬧翻,
後來,連爸爸都湊下去要求不要違逆奶奶的要求,(其實我爸自己更想吃酸菜)
最後媽媽只好照做,大家就很開心地吃了酸菜,但事後都覺得身體不適,感覺昏眩欲吐。
剛好我打電話回家,趕快上網查了資料,一查之下,大驚!
立刻跟爸爸說明事情的嚴重性,順著奶奶的意思行事也要看情況,別因一時貪吃而.....
留言列表